跳至正文

什么是世界最高制作难度(下篇)——尤氏镶嵌有多难

接上篇尤尔根的立体几何研磨技法分析,本篇我们来讲一讲尤尔根独步天下的镶嵌技法。

开篇按惯例继续来一段废话。作为艺术刀装饰方式的一种,镶嵌其实和刀是绝配,因为镶嵌这种技法,和制刀本身需要技能有许多重叠之处,所以很多刀匠作品中的镶嵌也是自己做的。举个例子说明:

这是罗耶早些年做的一把很棒的贝母博伊,话说罗耶火爆之后的作品个人认为在整体美感方面有所下降,近年来的作品实在有点一言难尽,还是以前的出色

刀上镶嵌的本质是什么:切割、打磨与刀身主体异质的材料,形成特定的形状和尺寸以适配刀身,最终固定于其上。手柄的制作不也差不多嘛?所以刀匠要自己做镶嵌,技能上天然就有一定的储备。相比之下,雕刻这个技能就相对独立一些,刀匠懂雕刻的不多,就算懂,和专业的比起来还是差距甚远。

从艺术性角度出发,如果一把刀基础制作和装饰都是同一个人来完成,成为精品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因为只有刀匠本人才最为清楚刀具所要表达的艺术主题,装饰如何才能最好地起到点缀的作用、呈现这种主题?莫过于一切都由本人亲手完成。所以大家试着回顾一下艺术刀四绝:沃夫冈、尤尔根、沃克、阿普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基本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极少与他人合作。而那些雕刻师和制刀者不是同一人的作品就相对更容易产生割裂,那些华丽的纹饰,不管是雕在刀上,还是其他武器乃至物品之上,其实都差不多。

那有没有人雕刻和做刀都非常精通的呢?或者说就算刀和雕是分开不同人来做,但两人犹如一人一般心灵相通的呢?那当然就是咱们现代艺术刀界的神雕侠侣——巴斯特朱莉夫妇了,有的雕刻是巴斯特独自做的,有的是巴斯特做刀朱莉做雕刻。他们的作品装饰和主体之间相辅相成,能起到1+1>2的效果。

这是我最喜欢的巴斯特的剑,目前同类的作品和这原品相差非常远,肉眼可见差距。

聊着聊着聊到雕刻了,太过发散了,让我们收拢小结一下,前面这些废话主要阐述三个核心观点:

1、镶嵌是艺术刀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

2、镶嵌技能和制刀技能本身存在一定的重叠,因此制刀和镶嵌均为一人完成的情况很多

3、制刀和装饰均为同一人制作,会更有利于艺术主题的表达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尤尔根这位大师的镶嵌技法上,我认为在艺术刀镶嵌领域,尤尔根的镶嵌难度与制刀难度一样,都可以堪称天下第一,他独创的多框架多材料多纹理多色立体镶嵌——我将其命名为“尤氏镶嵌”,放眼刀界迄今为止只有他一人能做,难倒了多少意图借鉴模仿的新人。究竟有多难?让我们由浅入深,抽丝剥茧地给大家揭示这位大师镶嵌技法的究极奥秘。

声明:以下从易到难,对镶嵌技法进行了分级,但是级别和价值并非直接相关,毕竟艺术刀价值涉及到名气、历史、完工度、绝对工时、材料、设计等等诸多因素,镶嵌难度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第一级:大块镶嵌

镶嵌由于要考虑开槽和材料的尺寸匹配问题,对精度要求比较高,有一定难度。大块镶嵌的核心特征是:镶嵌块数少,基本在个位数以内。很多传统框架折刀都能纳入这一级范畴,最典型的就是框架折刀创始人-雷克的作品,如下图所示:

这是K金雷克折刀,价值不菲。雷克是框架折刀创始人

可以看到刀柄中央位置有镶嵌着一块深海黑贝母,正反面共计两块。要知道,在雷克之前是没有人这么做折刀的,天然材料一般是直接贴片的方式。这种框架内镶嵌材料的做法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炫技,镶嵌比贴片还是要难一点,想想看,如果我在金属表面开的镶嵌槽太小,材料嵌不进去,那可以把槽开大点或者把材料切得更小一点即可;但是如果镶嵌槽比材料更大了呢?那这片材料可就废了。贴片的话如果边缘不齐,在砂带机上边一起磨一磨就好了。

二是框架边缘的金属留有雕刻空间,比如下图:

这是雷克和加拿大雕刻大师的合作作品,贝母、黄金、不锈钢搭配在一起实在是流光溢彩

这样有助于提高刀子的附加价值,刀匠和雕刻师双方都赚足了钞票。雷克这个人能够混到今天这种地位(现代艺术折刀之父),不仅靠手艺,情商或者说财商也很重要。

第二级:高重复度小块马赛克镶嵌

镶嵌的材料一般是比较脆的天然材料,比如贝母、石材之类的,那么切割过程中自然有碎裂的风险。切割次数越多,风险自然也越大。

另外镶嵌尺寸越小,对精度要求也越高,大块镶嵌,我想应该不需要借助显微镜或者放大镜吧,但是这种马赛克镶嵌裸眼肯定不行。

所以这就是这种镶嵌之所以难度比第1级高的原因。我们先看看图:

新生代艺术折刀领军人物,上过沃夫冈和雷克女儿的男人 人生赢家艾曼纽的作品。

可以看到上面那些银杏叶形状的珍珠贝母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好似鱼鳞一般,视觉效果很丰富。目前在欧洲艺术刀领域里面这种技法相当的流行。比如意大利另外一位折刀名匠安东尼奥的作品:

安东尼奥的作品线条比艾曼纽更加硬朗一点,这两位大师的镶嵌风格颇有些类似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来,这一类的镶嵌重复要素比较多,镶嵌材料基本上都是切割成同样大小和形状的小块,然后拼接组合在一起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这样比较省事,用一个模板就可以大量切割出同样规格的镶嵌小块,只要模板的尺寸正确,所有镶嵌小块的尺寸就是没问题的。

让我们来看看制作过程便一目了然:

统一把贝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菱形,排列后在菱形顶点处钻孔
菱形一片片拼接好,顶点处放入金色小圆柱
最后镶嵌的效果

话说你们觉得这类镶嵌是不是有点眼熟?我当时第一次接触艾曼纽这些人的镶嵌的时候,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带有明显的欧洲现代设计风格,具体是啥倒也说不上来。后来有一天偶然看到老婆包上的纹路,豁然开朗:

香奈儿
BV

看看这些包包的纹路设计,原来风格和那些欧洲刀匠的马赛克镶嵌是惊人的一致呀!背后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脱离了本文的范畴。也许包包上面这样的纹理设计更适合批量生产?

第三级:低重复度小块马赛克镶嵌

这个级别在前一个级别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难点:低重复度。这意味着不可能通过固定的模板完成镶嵌材料的切割,因为每块材料的尺寸和形状都可能不一样。如果镶嵌的材料还不同,就意味着还需要克服不同材料硬度、韧性差异带来的问题,说不定切割工具都要更换。让我们来举个例子:

尤尔根的追随者-AKI名匠肯的作品,这是肯最高端的一把直刀了

这把是AKI名匠肯的最高端作品,这把的马赛克镶嵌重复度就很低,形状、尺寸大不相同,材料也运用了玳瑁、陨石和黄金三种,就硬度而言,陨石最高,玳瑁次之,黄金再次,材料性质区别还是很大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把AKI名匠安东尼奥的作品

这把AKI名匠安东尼奥的折刀镶嵌,用的材料虽然只有两种,但镶嵌形状不重复,而且视觉效果极佳。有刀友和我说很像机场的穹顶,我深以为然。白色贝母和黑色材料的强烈对比,效果真的很不错。而且贝母流光溢彩的色泽看起来很像天空中的云彩。

到了这个级别的镶嵌,基本上就很少有刀匠会做了,即使有,也是运用在这位刀匠生涯中难得的佳作之上。绝大部分的镶嵌难度都只停留在第一第二级的难度之上。

第四级:立体镶嵌

绝大部分的艺术刀镶嵌都是平面的,例如前面的三个级别,镶嵌的材料厚度都是一致的。然而如果厚度不一致呢?那么考虑的维度就多了一个,材料的厚度需要有所变化以适配设计。这无疑又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立体镶嵌技术据我所知只在两个人的作品里面有运用:东邪沃夫冈,西毒尤尔根。但是这两位大神的特点又截然不同:同样是处理材料的厚度变化,沃夫冈喜欢显诸于外,尤尔根则喜欢隐之于内。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位大神的典型作品:

我最喜欢的沃夫冈折刀之一:罗伦莱

这里沃夫冈运用了贝母、大马钢和黄金三种不同材料,单面镶嵌块数不算很多,只有8个。但是很明显这些镶嵌的小块都不是平面,都有一定的高低起伏。你看镶嵌框架前后两端各有一小块贝母,雕琢得犹如水滴一般圆润。

我知道的最锋利的尤尔根作品,钩子款式

这把尤尔根看似和前面的低重复度马赛克镶嵌差不多,其实不然,请注意镶嵌的那三个框架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有一定倾斜的,但是基底是水平的。换而言之,里面的每块镶嵌的厚度是不太一样的,而且同一块镶嵌上厚度也是有变化的。这样描述起来比较抽象,我在下一个级别的介绍中会以剖面图解释说明。

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我前面提到过的,同样是立体雕刻,沃夫冈喜欢将厚度变化显诸于外,镶嵌表面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尤尔根则喜欢藏之于内,如果你不仔细琢磨镶嵌平面和基底的倾角关系,一时半会还真不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这其实和两个人的艺术风格有直接关系,沃夫冈讲究自然曲线的灵动,那么不管是刀身的研磨还是刀柄的镶嵌,一定要把这种起伏变化体现出来。而尤尔根讲究高度抽象的直线和平面,这样决定了他的镶嵌在表面上一定得保持平整。两位当世最顶尖的艺术刀大师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其他人绝少尝试的高难度镶嵌技法,却又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风格,实在让人回味无穷。

第五级:尤氏镶嵌(多框架多材料多纹理多色立体镶嵌)

有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恭喜你,接下来你将会看到国内目前对尤尔根镶嵌技法阐述得最为透彻的文字。尤氏镶嵌是整个艺术刀领域难度最高的镶嵌技法,难度之高比得上前面四个等级之和,目前只有尤尔根一人能做。我们分几点展开:

1、多框架

框架是什么?框架就是束缚,框架就意味着难度。

回顾一下前面四个难度,出现的作品无一不是单面单框架或者单面少框架的。为什么说框架越多越难呢?因为每一个框架,都要解决一次镶嵌块和框架的形状和尺寸精确匹配问题。切割过大或者过小都不行,务必要做到严丝合缝。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产生疑问,那种单框架的马赛克镶嵌,镶嵌块数量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不也一样要切割得十分准确、不能有偏差吗?还真的不是,单框架的难度确实要低很多。我画两张图给大家解释一下:

镶嵌前

镶嵌前,左边白色的是框架,右边三个色块是镶嵌材料,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只考虑高度,宽度假设都是相等的。我们试着把色块填入框架之中:

镶嵌后

我们发现,填入框架之后绿色的镶嵌块长度超出了,于是我们需要做一次切割,将绿色超出的那一小截截掉,镶嵌就完美完成了。

发现没有?其实整个过程里面,真正需要精确控制尺寸的,是最后填进去的那一块材料!其他的材料长一些还是短一些,只要不超过整个框架的边缘,都是不要紧的。所以我们说单框架还是比较简单,也就简单在这里。

多框架则不然,每一个框架都需要独立考虑尺寸精确匹配的问题,尤其框架比较小的时候,对于手残党就是一场噩梦。

是否运用多框架是尤尔根高端镶嵌作品和普通作品之间的一道分水岭,比如前面的那些尤尔根,单面只有三个框架,然而高端镶嵌作品,比如大菜刀之类的,镶嵌框架数量单面接近30个!最顶级的甚至超过40个!注意是单面,双面还得乘以2。

这把尤尔根小刀也是三框架,但是已经是低重复马赛克立体镶嵌,第四级难度
这是最高端尤尔根,单面框架就有40多个

2、多色多材料

色彩艳丽、富有层次是高端镶嵌作品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但是要实现色彩丰富艳丽,有一种比较取巧的做法:采用本来就有如此效果的天然材料。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已经很清楚,珍珠贝母就是这样一种绝佳的艺术刀镶嵌材料,单材料可以实现多色的效果。

艾曼纽的镶嵌就很喜欢用贝母,尤其这种深海黑贝母,流光溢彩

然而尤尔根偏偏不这么干,他宁愿采用更加费劲的、多种不同颜色的材料组合拼接来实现类似的效果。我思考过他这么干背后的原因:如果说沃夫冈的艺术理念是道法自然,喜欢流畅、连续、渐变的曲线,因为真实的大自然处处充满着这些东西;那么尤尔根的艺术理念是人定胜天,他不喜欢直接引用自然之物,而是将其人为地抽象化、离散化之后,再将其演绎出来。

再说得直白一点:沃夫冈的作品让你觉得它就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佳作;尤尔根的作品则让你觉得这一定不是自然界本有之物,留有深深的人类文明的痕迹。

好像话题扯得有点远,回到多色多材料上边来,尤尔根在镶嵌上采用的材料极其繁多:黄金、玻璃、岩石、猫眼石、电木、赤铁矿石、杂青金石、水牛角、玳瑁、猛犸牙、母贝等等,多达数十种,当然,同一把作品之上不会有这么多的材料组合,但是七八种总归是有的。不同材料切割特性自然不同,而且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多框架问题,我也很是怀疑尤尔根是不是有自虐倾向,明明一块贝母就能搞定的事情偏要整得这么麻烦?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理念的坚持精神很是让人钦佩。

这是我最喜欢的尤尔根之一,镶嵌材料组合很丰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组合让我想起了麦田、宇宙、外星人这几个关键字

3、多纹理

这种处理方式也是只有在尤尔根的高端作品上才见得到。纵观前面4个等级的镶嵌,基本上镶嵌块的表面都是光滑的,但是尤尔根偏偏不走寻常路,他为了丰富镶嵌表面的层次,硬是不厌其烦地在不同材料的表面凿刻出不一样的纹理!举例说明一下:

尤尔根的高端镶嵌-彩妆盒

上图是尤尔根的高端镶嵌作品,我用白色线标出了采用不同表面纹理处理方法的那些镶嵌块,有无纹、竖纹、横纹、斜纹、交叉纹等,纹路的疏密还有变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左上白线指着的那一块区域,看起来表面有很多竖状的条纹,其实那不是刻出来的,而是将同种材料切割成极细的长条在框架内拼接出来的!切割地非常细,不足一毫米,排列非常紧密,据说指甲都找不到接缝,基本上没有在艺术刀上见过更细的镶嵌了。明明可以不切割,用一大块材料替代,偏偏要如此自虐,真是让人无语。

4、立体镶嵌

前面第4级的难度里面已经阐述过立体镶嵌,这里为什么又展开来说?骚年,尤氏镶嵌的终极奥义岂是如此简单的,立体镶嵌技法在尤尔根手上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峰!

前面讲立体镶嵌的时候有些朋友可能还不是很理解,让我们来看看这张剖面图:

尤氏立体镶嵌剖面图

蓝色矩形是镶嵌的基底,是一个水平的平面。三角形是框架,色块是镶嵌块。可以看到,由于尤尔根的作品框架不是一个水平面,而是斜面,因此每个镶嵌块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是一个梯形。

结合前面说到的多框架,这里你就可以容易理解镶嵌块的切割要多么准确了:不仅仅四周要严丝合缝,厚度还得要控制好,否则整个镶嵌的斜面就会出现不平整的问题。

然而尤尔根不满足于此,他有意地降低了某些镶嵌块的高度(例如示意图里面的绿色镶嵌块),在其上再覆盖一层水晶玻璃,保持整个镶嵌平面的平整,这么一来,不同的镶嵌色块就有了视觉纵深感的差异,有的是在主平面上,有的是在主平面底下。

更妙的是,由于采用了多框架的结构,那么镶嵌的侧壁是金属的,见上图的红色线部位。尤尔根有意地将这些部位打磨得非常光滑,大家试想一想会有什么效果?请看下图:

尤尔根大菜刀的镶嵌

底部的镶嵌石材会在光滑的框架侧壁之上形成反射效果,透过水晶玻璃映入人眼,形成非常奇妙的视觉效果。

真是绝妙!我高度怀疑,尤尔根前面所有挑战难度的自虐行为,都是为了这一高光时刻!

之所以用多框架,是为了镶嵌侧壁打磨光滑后可以具备反射效果。

之所以用立体镶嵌,是为了制造出高低纵深,才有反射的可能。

之所以在材料上刻出纹理,是为了反射视觉效果更加绚丽。

之所以用透明水晶玻璃进行覆盖,是为了反射的光线能够被看到,又能保持镶嵌表面的整体一致性。

尤大师,如果您看得懂这篇文章,知道万里之外的中国有一位您的狂热粉丝,在苦思冥想下终于读懂了您的匠心所在,找到了您隐藏其中的终极彩蛋,相比也会欣慰不已吧。

至此,关于尤尔根制作技法的文章已全部写完。后续如果还有文章,应该主要从艺术欣赏角度出发了。希望各位在看了我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为了检验这一点,大家可以尝试自己分析一下以下尤尔根作品的制作难度。

感谢刀友ES原创文章并授权muzenart分享,欢迎更多有兴趣的朋友来稿。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退出移动版